第43章  而我,永遠不虧
        對張桂芝的話,張岳則早有準備,他微微一笑:“玉米?!?
        張桂芝立刻道:“那行,明天就讓你爸收購。”
        張岳搖搖頭:“我爸這段時間辛苦了,讓他休息幾天吧,玉米的事我來?!?
        因為尉縣糧監(jiān)會的工作實在過于清閑,所以張岳的時間很充足。
        而且經(jīng)過這段時間,他意識到自己犯的一個錯誤。
        發(fā)現(xiàn)眼睛異能后,張岳一直不斷的尋找那些在短時間內(nèi)大漲的商品。
        可經(jīng)濟社會,物價穩(wěn)定才是重中之重。
        想要像大豆那樣,動輒幾倍的往上翻,屬于十年難得一遇。
        八角就更離譜了,將近九倍的溢價,沒有特殊外因,根本不可能發(fā)生。
        所以想要靠差價賺錢,決不能好高騖遠。
        三毛五毛雖然不多,但積土成山,積水成淵。
        只要數(shù)量大,同樣收益多多。
        比如現(xiàn)在一公斤玉米是2.6元,六天后就會漲到3.3元。
        扣除一毛錢的成本,一公斤盈利0.6元。
        自己收五十噸就是三萬,收一百噸,直接六萬塊到手。
        而收購方法也很簡單,把電話打給省代理,讓他先發(fā)一批。
        剩下的自己再開著車到鄉(xiāng)下溜達兩圈,這錢不就來了嘛!
        想到就做,張岳拿起手機,直接給省里的業(yè)務(wù)撥過去。
        “小張老板,有什么指示?。俊?
        省業(yè)務(wù)姓潘,叫潘少明。
        因為之前大豆的事,兩人就認識了。
        后來他又和父親一起,從對方手里下了二十噸的花生訂單,便更加熟悉起來。
        張岳笑道:“我可不敢指示你,反而得服從你的領(lǐng)導(dǎo),這樣才有希望混口飯吃?!?
        “千萬別這么說,伱小張老板要都吃不上飯,我早就餓死逑了?!?
        潘少明說的是真心話。
        上次張岳販賣大豆的事讓他印象十分深刻。
        18噸大豆,當張立國向他要貨時,他還以為老張出車禍把腦子摔傻了。
        后來才知道,真正的傻子是自己。
        18噸??!
        就那么幾天時間,小二十萬沒了。
        后來的花生雖然沒有大豆那么夸張,但潘少明算了一下,張岳父子依舊從中賺了小四萬。
        兩人商業(yè)互吹半天,張岳才說出自己的真實目的:
        “潘經(jīng)理,我想再搞點玉米,你那有貨嗎?”
        潘少明立刻問:“玉米也要漲價了?”
        張岳一愣,隨即眼皮一跳。
        看來沒有人是傻子,雙方才共了兩回事,對方已經(jīng)十分敏感。
        他笑道:“如果我說一定會漲價,顯得我太自負。
        只是有可能吧!
        怎么,你想合作?”
        “沒問題啊,只要你愿意給我留口湯喝,我唯你馬首是瞻?!?
        張岳想了想:“你倉庫現(xiàn)在有多少玉米?”
        “180噸吧,玉米這東西屬于快銷品,加上豫省種植面積廣,難免多一些?!?
        “這樣,我把錢給你轉(zhuǎn)過去,三天內(nèi)你幫我收夠200噸。
        玉米還放在你倉庫,等什么時候我說可以了,你就幫我拋掉。
        然后咱們再結(jié)算。
        至于你自己再備多少貨,我不管。
        但事先說好,買賣有風(fēng)險,賠賺自己擔。”
        潘少明哈哈一笑:“張老弟就是爽快,好,此事就這么定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“合作愉快!”
        “合作愉快!”
        掛斷電話,張岳卻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開心。
        因為他知道,自己以后恐怕不能再大批量從潘少明手里拿貨了。
        和自己小打小鬧不同,潘少明坐鎮(zhèn)中州,才是真的大鱷。
        一次兩次沒問題,時間長了遲早會出事。
        畢竟自己可以準確預(yù)測商品價格這件事,絕不能讓人知道。
        至于這次的合作,那也是不得已為之。
        潘少明已經(jīng)注意到了自己,就算自己選擇單干,對方也大概率會跟風(fēng)進貨。
        與其讓對方悶聲發(fā)大財,不如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