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幕降臨。
朱元璋仍然沉浸于堆積如山的奏疏之中,有兩份來自戶部的奏疏被他特意挑揀出來。
他的眉頭緊鎖。
一份來自關(guān)中長安的奏疏,懇請朝廷增援糧食五萬石以解旱災之急。
另一份來自江南蘇州的奏疏,請求朝廷撥付三萬兩白銀以疏浚新安江淤積的泥沙。
朱元璋將奏疏的內(nèi)容抄錄在紙條上,隨后繼續(xù)批閱其它奏疏。
他本打算多批閱一些奏疏,但目光觸及龍案下那張金黃色的圣旨——那是朱元璋冊封朱懷為吳王的詔書,他將其取出細看,繼而微微一笑。
“吳王,嘿嘿,可惜啊,現(xiàn)在老頭子還不能授予你,不過不用擔心,早晚的事。”
想到那個小子上躥下跳的不斷提醒自己早睡,老者不禁心頭一陣溫暖。
“今晚咱就不批閱得太晚了?!?
朱元璋向陳洪交代完,便準備休息。
不多時。
朱允炆捧著一碗熱騰騰的面條來到奉天殿門前。
“小二爺,老太爺已歇下了?!?
陳洪謹慎地向朱允炆稟報。
朱允炆心生疑惑,今日皇祖父仿佛休息得格外早。
他沒有追問,僅是頜首回應:“勞煩了,我明日再來看望。”
次日清晨,朱允炆早早起身,手捧一碗面,再度前往奉天殿。
奉天殿的大門已然敞開。
朱允炆以為皇祖父正等待他,于是便恭謹步入殿內(nèi)。
“皇爺爺?!?
喚了兩聲,只見攤開在案幾上的奏折凌亂,他輕聲道:“看來爺爺還未起身?!?
如同平日一般,他小心翼翼走近案幾,將熱氣騰騰的面條擱在一旁,接著開始整理朱元璋散亂的奏章。
突然間,他愕然!
一本尚未批復的奏疏赫然置于案頭,明確記載著冊封朱雄煐為大明吳王一事。
朱允炆面色白皙,瞬時漲紅,雙拳逐漸緊握,牙齒深深咬住下唇,劇烈顫抖,幾乎要把那鮮艷的唇瓣咬破。
他定在那里良久,繼而緩緩低下頭,眼中滿是憤懣之情,難以掩飾。
他深知吳王這一封號意味著什么。
當年父親尚健在時,其母曾試探性地問過朱標,在朱雄煐去世后,作為東宮長子的朱允炆是否能被封為吳王。
然而此舉卻遭到了朱標的嚴厲責備。
只因吳王這一榮譽,在皇家之中意義重大,幾乎是不可能被皇祖父輕易授予他人!
但如今,皇祖父竟然早已做了這樣的決斷!
為何如此?
朱允炆愣愣地盯著那道圣旨。
這九年里,是我在日夜陪護您。
這九年里,我履行了一個孫子應盡的孝道。
我陪侍您九年,照料您九年,孝敬您九年。
他呢?
他才出現(xiàn)不過短短一年,為何您對他如此偏愛!
他心中充滿不甘。
我是大明正宗嫡長孫!
本應是我!
這些年來,我研讀了多少經(jīng)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