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回到奉天殿。
回殿時已至傍晚,面對桌上堆積如山的奏折及那封關于冊封朱懷的奏疏,他陷入沉思。
“陳洪。”
朱元璋向外喊了一聲,陳洪隨即步入殿內。
“今天都有誰來過?”
陳洪恭敬地稟告:“早些時候,太孫拿著一碗面條來找皇上,沒見到您,便留下奏疏離開了?!?
朱元璋輕輕應了一聲。
然后命令道:“你去把戶部侍郎傅友文、吏部尚書詹徽、工部尚書沈溍召來覲見?!?
“遵命?!?
洪武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間,戶部尚書職位空缺,由侍郎傅友文暫領其職。
此時內閣制度尚未完全建立,朱元璋的直屬權力機構以六部為主。
至于司禮監(jiān),則更為遙遠,朱元璋厭惡太監(jiān),極度厭惡,現(xiàn)今的太監(jiān)大多是不識字且毫無實權的。
不久,三位部堂高官來到殿前。
“微臣參見皇上,皇上萬歲萬萬歲!”
朱元璋擺手道:“別說那些虛頭巴腦的,兒子都走了,咱就直說,你們聽著,提點意見,看看這些辦法行不行?!?
三位大臣交換了一下眼神,深知朱元璋越是這般灑脫,其心情反而越是暢快。
“淮北遭遇洪水侵襲,流離失所的百姓難以計數(shù),眾多流浪者蜂擁至應天府?!?
“蘇州地區(qū)修復新安江工程,你們工部急需大量勞役?!?
朱元璋率先果斷地拋出了問題,一貫秉持著對下屬直不諱的作風。
緊接著,他將朱懷曾向他提及的建議整理成冊,其中包含了對關中及江南地區(qū)的應對策略,并加以自己的補充和完善,一套全面的方案由此產生。
“你們拿去看看,這就是應對措施?!?
戶部侍郎傅友文迅速接過,三位臣子共同審閱起來。
方案中包括開放海洋貿易以刺激經(jīng)濟、修繕河堤、設立功績碑等一系列針對河道治理的辦法,以及利用流民力量修建城墻、以工代賑的安置對策。
看過之后,三人臉色均有所變化。
每一條措施都精準地把握住了問題的關鍵,充分考慮了實施的可行性與防范措施。
“這……”
傅友文看向朱元璋,猶豫不決。
朱元璋回應:“盡管直。”
傅友文思索一會兒,說道:“臣認為,設立功績碑激勵百姓參與治河,以流民充作勞力修筑城墻乃至整治河砂,這些策略確實抓住了要點,值得采納?!?
“然而,關于開海通商這一點,恐怕會引起禍端,臣以為此舉實為不妥?!?
原來,國朝之所以嚴禁開海通商,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陳友諒、方國珍等勢力對東南沿海的干擾,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諸如日本等國趁機搗亂。
朱元璋眉頭微皺,這一微妙的表情變化,被吏部尚書詹徽敏銳地捕捉到。
詹徽笑:“啟稟皇上,據(jù)臣所見,這份奏疏并非傅大人所說的弊端大于利益?!?
“相反,臣認為短期的開海通商不僅不會引發(fā)事端,反而能夠激發(fā)百姓投身河砂建設之中,同時也能為東南地區(qū)的百姓創(chuàng)造額外收益。”
“只要我們令清吏司嚴格監(jiān)管,就不至于出現(xiàn)大的問題?!?
朱元璋頷首贊同。
傅友文吃了一驚,瞥了一眼詹徽,暗想這老狐貍真會察觀色!
這奏疏究竟是何人所寫,竟能讓這些朝廷棟梁給出如此高的評價,顯然這位作者是個難得的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