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應該是這樣,兩個情報的內(nèi)容是吻合的,但人數(shù)有點不一樣,一個是一萬騎兵,一個是三千騎兵,不知哪一個是正確的?!?
“先回軍營再說!”
劉士寧有點心慌意亂,對方怎么會有騎兵?這是他之前沒有想到的,如果對方是騎兵,那自己的軍隊部署就有問題了,騎兵可以輕松突破防線,突襲宣城,宣城的三千守軍是否守住得???
回到大帳他便問道:“可有宣城的消息?”
記室參軍搖搖頭,“最新消息已經(jīng)給范先生了,現(xiàn)在沒有任何消息?”
劉士寧站在地圖前,望著地圖上的宣城縣一陣懊悔,早知道自己把軍隊集中在宣城就沒事了,為什么非要分兵三處,還美其名曰互為犄角。
幕僚范弘勸道:“如果真的只有三千騎兵,那他們攻不下宣城,如果是一萬人,那現(xiàn)在也已經(jīng)難以挽回了?!?
就在這時,一名士兵在門口道:“啟稟將軍,宣城縣緊急鴿信!”
劉士寧驀地回頭,厲聲道:“趕緊把信拿來!”
士兵進帳單膝跪下,將一份鴿信呈上,劉士寧打開鴿信,看了一眼,稍稍松了口氣,“是賴文波寫來的,晉軍三千騎兵偷襲宣城,沒有成功,現(xiàn)在去向不明!”
范弘眉頭一皺,“那為什么李峰說是一萬騎兵?”
“這可以解釋,對方虛張聲勢,在夜間過境,一個人拿三根大旗,看起來陣勢就大了,估計李峰派出的探子沒有全部看完就急急趕回去了?!?
“那敵軍派這三千騎兵來突襲宣城有什么意義呢?”范弘又不解地問道。
劉士寧負手走了幾步,緩緩道:“對方的目標肯定是宣城,我懷疑騎兵不是用來攻城的,攻城應該是另外有軍隊。”
范弘腦海一閃,眉頭皺成一團道:“這三千騎兵應該是來對付李峰他們,一旦另外軍隊大舉進攻宣城,李峰必然會撤回宣城,這三千騎兵就等在半路呢!”
劉士寧也想到了這一點,騎兵的高速移動就適合伏擊,但有一點他想不通,另外一支攻打宣城的主力會從哪來殺來?
這時,又有士兵在門口稟報,“潤州緊急快信!”
士兵走進大帳,又將一份鴿信呈上,劉士寧打開細看,這是錢逸從潤州發(fā)來的第二份緊急情報,上面寫得很簡單,李冰親率兩萬士兵從江寧方向殺奔宣州。
一下子環(huán)環(huán)扣住了,真正攻打宣城的是李冰率領的兩萬軍隊,而騎兵只是用來伏擊撤退的軍隊。
范弘點點頭,“我明白了,騎兵從常州過來,把李峰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中線,敵軍的兩萬軍隊便無聲無息從北線殺進了宣州?!?
“問題是,我們該怎么辦?”劉士寧問道。
“卑職建議支援宣城,無論如何宣城太重要,絕不能失守?!?
劉士寧沉思良久,點了點頭,他采納了范弘的建議,他們的糧食物資都在宣城,絕不能失守。
他隨即又道:“立刻發(fā)鴿信通知李峰和綏安張延勝,要他們率軍向饒州撤退!”
饒州是向西南方向走,這樣或許可以繞過敵軍的伏擊。
劉士寧命令兄弟劉士朝率一萬新軍守衛(wèi)江州,他親自率領一萬精銳之軍向宣州趕去。
.........
就在潯陽的一萬軍隊剛剛南下,事先埋伏在潯陽縣的探子立刻用鴿信將這個消息發(fā)到了常州。
常州軍衙內(nèi),李冰正在和王侑探討他們的作戰(zhàn)計劃,整個宣州之局都是王侑一手策劃,可以說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將陰謀之計發(fā)揮到了極致。
其實關鍵原因是宣城縣太重要,劉士寧不想失去宣城和宣州,不僅宣城縣內(nèi)囤積了大量錢糧物資,更重要是晉軍一旦占領宣城,就等于占領了宣州,很容易切斷江州和洪州、饒州之間的聯(lián)系,使劉士寧困守孤州,所以王侑認定劉士寧一定會救宣城縣。
李冰這時想起一事,有些奇怪地問道:“江州北臨長江,南抵鄱陽湖,水域廣闊,但沒有聽說他們發(fā)展水軍?”
王侑笑道:“這件事其實我知道原因,不光是劉洽,馬燧也沒有發(fā)展水軍,他們兩人都是從中原轉(zhuǎn)戰(zhàn)過來,在長江南岸落腳后,各自軍隊只剩下幾千人,他們的重點都放在擴軍上,馬燧從四千人擴張到兩萬,劉洽從五千人擴張到三萬五千人,光是每月的軍俸就把他們愁死,而南唐朝廷卻不給他們一文錢,他們連維持軍隊都很勉強,哪里還有錢造戰(zhàn)船?倒是劉辟手上有一支幾千人的水軍,不過那是渾瑊留下的底子,和劉辟無關?!?
這時,親兵在門口稟報,“啟稟將軍,江州有消息傳來!”
親兵進來呈上一份鴿信,李冰展開鴿信,忍不住笑道:“軍師的計策果然高明,真把劉士寧誘出來了!”
m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