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人在床上鬧騰這么久,話囫圇著,聽不分明,響動卻是真的。
別的院子里都是通房丫鬟在少爺們跟前伺候,行房事時也不躲避,主子們興起讓丫鬟一同上床**、同赴巫山是常有的事。三爺這里,早先也被長輩安排了丫鬟通房,都被他打發(fā)掉,一直是小廝輪換著睡在房里伺候。
院子里,從未有女人來過。更何況是同床共枕。
眼下這位沈小姐,是頭一位。
小廝又怎會不懂?
他人一退出去,這話就交待下去了。
此時,在西面的她,尋不到銅鏡,對著玻璃窗,以指作梳,勉勉強(qiáng)強(qiáng)地理了頭發(fā)。
傅侗文住的是上房的東暗間,西面也有一間,沈奚在那里換了衣裳。
回到東面去,兩個丫鬟在伺候傅侗文盥漱。見沈奚來了,傅侗文挽起衣袖子,親自把另一個銅盆里的白毛巾撈出來,稍微絞了:“來。”
沈奚一步一挪,到他面前。
他低頭的神情,像要親她。
當(dāng)臉被覆上熱毛巾,她才曉得,他是要給自己擦臉。
四年。
遠(yuǎn)渡重洋地離開,萬水千山地歸來。
在傅家的日子,就從這里、這個冬天重新開始了。
傅侗文的院子不小。
垂花門進(jìn)去是穿堂,后頭是間廳,再往后才是上房大院。
上房被隔成了一明兩暗的三間房,正中明間是堂屋,兩側(cè)暗間,用隔扇隔開。東面那間是傅侗文的臥房,冬天怕寒氣入侵,丫鬟們給他掛上了厚重的棉布簾子。
上房東面的耳房是書房。順著西面,打了一面墻的書架,滿是書。
院子里有四個丫鬟,六個小廝,還有譚慶項和那個少年。少年名喚萬安。這名,是為壓住傅侗文身上的病魔起的。
“你先前叫什么?”沈奚有一日問他。
少年如臨大敵,仿佛說出來,會害傅侗文大病難愈,慎而又慎地答:“我就只叫萬安?!?
說這話時,他在給書房換紅梅。
紅梅是老爺讓人送來的。
沈奚貿(mào)然闖入傅家,打破一潭死水、一場僵局,老爺對這院子不聞不問的態(tài)勢得以緩解。先前垂花門外二十四個守門人,帶著槍,都是老爺?shù)挠H信,除了運送食材和補(bǔ)品、藥品,完全將這個曾在京城里風(fēng)光無限的三少爺冷落在宅院一角,不聞不問。
而真正打破冰封的,是1915年的12月8日,星期三。
乙卯年,冬月初二。大雪。
這天,丫鬟們燒了滾燙的水,一盆盆去潑院子里結(jié)得冰。小廝們用笤帚將融化的冰碴和水都掃了去,又用棉布吸地面上的水。
沈奚在書房里,蜷在太師椅上,膝上蓋了狐裘,在等傅侗文。
她看窗外丫鬟小廝忙活著,余光里的男人,背對著她。襯衫袖子用細(xì)細(xì)的黑色袖箍勒住,將袖口提高了幾寸。這樣子的穿法,手腕子都露在了衣袖外,方便他翻書和寫字。
“要走了吧?回房去收拾收拾?”她下巴搭在膝蓋上,小聲問。
今日大雪,也是傅老爺壽辰。傅老爺著人傳話來,讓他去聽?wèi)颉?
這是一道赦令。
可傅侗文并不覺得,只憑沈奚和那謊話就能這樣的太平。
垂花門外,什么在等著他?是何時局?要如何去應(yīng)對,在屏退老父親信仆從后,傅侗文早在心里做了種種猜想。
眼見著,要到去聽?wèi)虻臅r辰了,他還沒拿定主意:是否要帶沈奚去?
“走,一道去。”他合了書。
“我去?”沈奚忙搖頭,“這不妥……”
他微笑著,把書塞回到書架第三層,去把她腿上的狐裘掀了,將沈奚從太師椅里拽起來:“你去,還能打個掩護(hù)。”
“掩護(hù)?”沈奚不懂。
他笑,把西裝外套搭在她肩上。
“你要我做什么,先要說好。我并不了解你家里的人,四年前見過誰都不記得了,你到底有幾個兄弟姐妹?你父親有幾個姨太太?你要我打掩護(hù),是如何打?”
傅侗文把臉上的黑框眼鏡摘下來,鏡腿折回,在考慮怎么去解釋。她這樣的身份,在沈家很敏感:“你去,是為了讓我不想說話時,能有個閃避的法子?!?
這樣說,她倒心里有譜了。
回房里,照例是抱了衣裳去西面暗間里換。
人走過他身旁,傅侗文扣了她的手腕子,笑著低語:“今日過節(jié),在這里換好了。”
大雪也算是過節(jié)?“要遲了。”她倉促地說。
傅侗文也是在玩笑,沒多堅持,就放她逃走了。
他將拇指和食指的指腹輕搓著,像在回味她手腕皮膚的滑膩。